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特约记者 蔡惠兰)近年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跟上时代对高职体育教学的要求,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自主创新,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使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受到了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引领全省高职院校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四川在线泸州频道记者特此采访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据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尹林介绍,基础部在课程建设中,重点在两个模式的创新。
课程模式创新
对高职体育课程单一、平直的实施模式进行改革,形成了高职体育与健康“123”课程模式。“1”,即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一个目的。“2”,即2个多维,多维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表现在进阶式的多维课程体系和多维立体的课程内容。多维的课程实施形式与方法。“3”,即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方式。通过建设,形成了“必修+必选+公选+俱乐部”高职三年进阶式体育课程体系,以及“基础性+专业性+个性化+群体性+健康知识”立体多维的教学内容。改革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评价为对学生、对教师以及对课程建设的三位一体的评价,达到以评促学、促教、促建的目的。
(资料图)
管理模式创新
基础部在项目管理中。改革不仅重视课程具体内容、课程实施建设为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方位建设。在团队管理方面。改革了过去仅仅依靠体育专业团队建设为集学院管理机构与专业团队共同建设,从单一的团队管理模式变为立体复合式管理模式。在保障机制管理方面。改革过去仅仅依靠体育专业团队的专业学术力量自生自灭建设状况为学院制度保障,组织机构保障学院教学委员会、专业课程建设专家督导小组、专业建设团队,经费保障方面也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资料图)
基础部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解决了教学问题,并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通过课程建设,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解决的教学问题。解决了以前高职学生健康观淡漠,无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缺乏团队合作及组织指导体育活动能力的问题。解决了之前单一的必修课程与“三基”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层级性学习需求问题。解决了改革前实施的“讲、示、练”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解决了以前教师对学生学业 “终结性评价”未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法。修订了符合高职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设计了多维立体的课程内容,建立了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学生个性和职业类群设计课程内容,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内容、教师和时间。彰显学生个性并发挥特长。为使内容新颖,编写、修订符合高职教学特征的教材,更新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趣味、案例、启发与互动、探讨、现代技术等多种教学方法,展示课程最新动态、增加信息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团队将研究成果的新思想、新方法融入教学,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资料图)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的课程建设不仅全面提高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成为了全省高职院校体育事业健康的先驱。在课程模式上,形成了 “123”课程模式,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高,其身心素质、竞技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形成了终身体育习惯。弹性化课程选择,开发了学生体育潜力,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特长,发挥了体育课程为学生职业生涯服务的功能。
(资料图)
近年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取得不俗成绩。《体育与健康》课程已建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全国起到了全国性示范引领作用。国内已有13所高职院校借鉴并采用。师生获奖也颇多。2013年,“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研究”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学院一等奖;教师获全国奖2项,省级奖8项,院级奖8项;学生比赛获全国一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第一名)18项。教研科研成果显著,团队编著教材、著作22部;研究课题22项;发表论文1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