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田书记的“甜事”-九游会真人
他,年龄不大不小,三十而立;个头不高不矮,一米七二;体形不胖不瘦,一百四五;脸庞不白不黑,人群难辨。这个“貌不出众”的小伙,却有着鲜明的特点:说话嘴甜,做事心甜。
他,就是田坝村“第一书记”,来自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田勇。
“说话嘴甜”
去年7月,田勇主动申请加入精准扶贫大军,来到田坝村。脚踏生地,两眼摸黑,如何走进群众“心里”,成为摆在每个驻村干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老辈子”、“罗大哥”......田勇带着这张天生的甜嘴巴,开始走村串户,争取尽快“破题”。
每到一户,他都带着笑容,亲切地问这问那。“老辈子,您老身体咋样”。遇到身体不好的老人,他会让人拿出病历,仔细查看病情,交待注意事项;有学生,他总会关切地询问一下学习情况;遇到年轻人,他便鼓励”勤劳致富”“孝敬老人”。
他甜美的笑容,甜蜜的话语,一下子消除了与群众的距离。
政策一纸公文,现状千差万别。走访中,个别群众对政策不理解,也有人曾甩给他几句难听的“怪话”。面对此景,他依然面露微笑,一一耐心解释,从政策规定到领导要求,从工作安排到帮扶措施,从现实困难到解决办法等,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田坝村98户贫困户,散居在17平方公里的山林沟壑。两三个月下来,他到贫困户家走了两三遍,每户家庭住地、收入现状、产业特色、困难程度、相貌等了然于胸,就连300多个贫困人员名字,绝大多数都熟记在心。
俗话说:“人熟好办事”。由于历史原因,有几户群众因林权引发纠纷,多次调解无果,邻里关系紧张。田勇了解详情后,把几家人约到一起,拉起家常来。
“老辈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孃孃,您看这样要得不”“大哥,互相让步是胸怀”……他从权属、收益、邻里关系……设身处地,抽丝剥茧。凭着这个甜嘴巴和群众的信任,几家人终于握手言欢。
“做事心甜”
嘴甜,只是感官舒服,转瞬即逝;心诚,才会甜到心里,经久难忘。
田勇常说,扶贫,不是光说几句好听的话,更要真心实意地干好工作,帮扶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来到田坝村后,田勇强烈地感受到,教育落后,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帮助群众提高文化素质和创业本领,他充分借助单位的师资力量,在村里开办了syb创业培训、旅游服务技能、莲藕种植、劳动预备制等培训班5期,240余人(次)受训,30人获得国际认证的syb创业资质证书,6名学员成立专合社或开办实体产业。
山区野菜品种多,产量丰富,但缺乏销售渠道,没能让群众增收。他发现这一“致富门路”后,立即找到单位商学院领导协调,指导成立“野滋味”专业合作社,并借力与多家酒店、餐饮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开始了移植野菜促进群众增收计划。
四组通组道路年久失修,通行艰难,群众心情急切。去年底,上级摸底拟采取“以奖代补”修建,群众很快自愿集资13万余元。在上级未批复的情况下开干,后因10万元资金缺口,干了没几天被迫停工。
“10万元资金缺口,我来尽力想办法”。8月的一次群众会上,面对群众的苦楚,田勇拍下了胸脯。他跑回单位,一个一个挨着找领导汇报,一次一次给同事“讲述群众的苦”。他的诚心让人感动不已,全院教职员工自掏腰包捐助,该路终于被重新开工。
因为没钱,杨勇几天没吃到油了,他自费买来油和粮送去。
因为没钱,彭德强生猪养殖陷入困境,他主动借给5000元,用于购买猪崽。
......
他的“甜事”说不完,但每件事群众都看在眼里、甜在心头。为什么这样做?每当有人问起,他总是回答道:“我姓田,田坝就是我的家。”